单青羽放低了人类姿态,将心量打开,接受宇宙的宏大,甘愿成为**里的一撮浪花,但这朵浪花也从不畏惧海浪拍打,他需要和宇宙大家庭成员一起躲避大撕裂,躲避的方法就是逃,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出去。
但他很快又意识到另一个问题,这样的逃亡难道可以超越重围吗,可以突破层维吗?
他想到这里,便立即质问交流者,“面对大撕裂,我们究竟需要怎样自救?”
交流者的答案和他预想的一样,它说:“用尽全力地逃。但这种逃亡更像是一种迁徙,你们客家人从北方中原地带往南方甚至东南亚迁徙,也是宇宙大家庭迁徙之旅的缩影。当年我第四次视察地球时,看到了客家人的迁徙过程,无不感喟生命存活之不易,原来在如此狭小的球体上,那如此局促的空间里也上演着逃亡与迁徙,足见生命的可贵。但我也为你的祖先感到同情,他们不知道在这场迁徙之上,还有更大规模的宇宙迁徙,我们不断地在宇宙的南北两极穿越,只为躲避更高层维上的一场灾难。”
单青羽从这段话中激起一些思索,“在我们族人的历史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宇宙的符号,难道冥冥之中我们的族人也意识到了大撕裂和大逃亡?”
“没有什么冥冥之中,也没有巧合可言。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建筑和文化上体现宇宙图景,全赖于我们的传授。甚至整体而言,人类文明的许多次转机都与我们有关。”
“难道说,是你们告诉了我们祖先关于宇宙的真相?西藏地洞、星耀、潜意识神话、还有太极图案、围龙建筑??????这些都与你们有关?”他磕磕巴巴地提问。
交流者并未立即回答,他思考着怎样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由头至尾地向眼前这位人类讲述,毕竟他是唯一一个抵达超光速的人类。
“事情应该从哪里说起呢?”交流者的形态略微波动,随即固定为地球的模样,那个地球的陆地板块不像他印象中的那样,没有亚欧大陆,也看不到太平洋和大西洋,只有一整块大陆。
单青羽不懂古地球学,否则他会马上认出那是地球元古代的罗迪尼亚超大陆,此后地球将经历拉伸纪和成冰纪,进入绝命的肃杀期,世界被冰床封冻,等到解冻后,地球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物种繁荣期,单细胞在一夜间变成复杂的多细胞,璀璨的埃迪卡拉纪降临,再之后便是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为人类的进化铺平道路。
“寒武纪开始于至人类文明诞生之初5.42亿年,那时我第一次抵达地球进行考察。随着内外宇宙的碰撞,地球物种发生大爆发,诞生智慧生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于是我将地球标注为一颗文明演化的考察星球。”
“为什么要对地球进行考察?”他声调有些扬起。
“我们的任务是培育文明,将幼稚文明培养成超光速文明。”
单青羽不相信高等文明有这样的善心,或者无聊到想给低等文明以帮助,其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毕竟他自身的遭遇告诉他,不可轻易相信任何人。
“为什么要让我们成为超光速文明?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逃离大撕裂吗?”
“是的,你不得不相,我们的目的无非如此。”
单青羽保持沉默,但依然不会轻信对方的说辞。
交流者看出了他内心的疑云,但并未强加解释,而是绕开矛盾,讲起自己培育人类文明的过程。
“我无法在超光速飞行的时候与人类交流,于是让天启者文明代为传递栽培计划。天启者文明的等级比现今人类还要低,若不是受我们提拔,也难以加入宇宙大家庭的超光速俱乐部。我们大家庭的第一要务是逃离宇宙大撕裂,沿着宇宙膨胀涟漪加速到超光速,而宇宙涟漪导致的曲率波动放大了星光,在我们飞行的沿途产生一波星耀闪烁,这道闪烁又叫边界炫光。”
“你们的飞船掠过宇宙时,为何没有被人类察觉?”
“因为我们在另一个空间维度上飞行,人类无法探知。同时我们也无法停下来与你们交流,只能让天启者用意识进行广播,它们具备这种天赋。例如在寒武纪之后,天启者便用广播分享了宇宙膨胀涟漪的影像给远古的地球海洋生物,那些生物的大脑不够健全,把膨胀涟漪理解为一种海浪,这与它们固有的经验有关。”
“后来呢?”他窃声问道。
“海洋生物收到广播后,没有当成是宇宙大逃亡的信号,而以为海浪要将它们冲刷上岸。不过,阴差阳错,它们冲上了海岸,演化成了陆地生物。”
“你们——”单青羽的声音都哑了,“你们改变了生物演化史?”
“是误打误撞的结果,没有刻意为之,我们也只能给予低等物种以一定启示,就像往生物意识中埋入种子,等待发芽。”
单青羽发现一个问题,“既然你们可以改变演化进程,为何不直接插手,而要这么费事耗力地间接启发?”
“我刚才说了,我们以超光速飞行,主要目的是逃亡,也无法减速下来直接干预低等生物,那样损耗巨大。说来,我们的栽培计划只不过是沿路的顺手为之。”
单青羽听出了话中的轻佻,这与其大发善心的举动形成冲突,里面深藏的意图更加难以叵测。
“海洋生物登陆后,便向人类的诞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生物也因逃亡信号而产生了迁徙本能。这是我们逃亡舰队第二次回到地球时看到的结果,为此,我们认为可以再进一步培育地球生物。”
“第二次回来?”他不住地叨扰。
“迁徙逃亡之旅穿越了大爆炸,我们重新回到你们的宇宙,来到地球,像麦哲伦环球航行,回到了原地。那时已经时隔4.3亿年,陆地生物**现了猿猴。猿猴是在那面大陆上仅有不多会仰望星空的物种,星耀时他们纷纷抬头,接收到了天启者广播的第二次信号。”
单青羽瞠目结舌地瞪眼看那蠕动的球状生物,即便它根本没有固定形态。
“我们称这种栽培过程为‘施肥’,决定给这些在树上攀爬,手指灵巧的生物传递另一个信息。”
“什么信息?”
“宇宙小尺度模型。”
“球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