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范畴:星舰矩阵文明
文明等级:B类九级
文明属种:智人种虚拟亚种
文明载体:虚拟人
演化进程:虚化
文明概述:如下
《宇宙往事》中记载:人类中有一支文明放弃了远航,自锚定于虚空之后便将自身投入到数字矩阵。他们将现实宇宙称为“永夜”,那是无比凶险的黑暗森林;而把数字世界称为“彻明”,是永远的白昼,极乐天国。
其飞船的主脑自算出宇宙模型后,便在矩阵世界构造了全新的数字宇宙,此宇宙的背景不再是漫无边际的黑,而是光芒普照的白,人置身于这样虚拟的共享世界中没有任何生存的负担。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局部的光明,是自我构建的乌托邦,在数字世界的围墙之外,那个原本黑暗的宇宙丝毫没有改变毁灭一切的初衷,宇宙的毁灭最终也将殃及天国,因为此天国在黑暗宇宙的内部。
据原态粒子探测,在数字天国外部,有一名人类女性充当“守夜人”,避免夜晚入侵到光明的天国世界。这名女性叫柒月,后因年事过高,故而不便再继续守夜。按规定,她要叫醒下一位冬眠者,替代她现有的工作。但她打开其中一个冬眠舱,系统却提示冬眠者已经失去意识。
她无法接受,便继续开启冬眠舱,如此这般数次,里面的人类依然无法醒转。
她情急之下打开主脑的交流界面,试图与内部取得联系,得来的解答却让她无比震惊。
这些冬眠者早在她担任守夜人43年后,便集体**通过了一项决定——与现实世界彻底脱钩。脱钩意味着人类的意识无法再回流肉体,而一个本应属于星舰人类的文明的分支自此便被分类学家列入了矩阵文明,冬眠人类也变成了纯粹的虚拟人。
根据数据榜提供的细节表明,在现实世界的305年对应虚拟世界的305亿年,这些虚拟人在计算机所创造的宇宙中存活了如此之久,早已忘却了外部世界,同时即便他们再次被唤醒,也无法适用外部生活。这或许就是他们不如斩断后路的根本原因吧。
得知实情的柒月完全可以将意识重新注入矩阵世界,但她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也许是对情人的追忆,她最后将自身意识装入漂流瓶,投入太空,追随情人。
收割者文明抵达了现场,将那颗深埋于虚拟土壤中不会再发芽的种子制成了标本,而放过了那罐小的无以察觉的漂流瓶,也许它不会再被任何人打开,但睡莲的种子可以沉睡千年,只要还没腐烂,便有发芽的希望。
文明范畴:星舰人类文明
文明等级:B类十级
文明属种:智人种太空亚种
文明载体:太空人
演化进程:进化
文明概述:如下
逃亡的蒲公英舰队构成了星舰人类文明,它们以低光速远离母星23光年外的虚空三角洲。在这趟史无前例的征途中,人类表现出的求生欲可歌可泣。
射出去的箭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他们的目的地被称为虚空三角洲,因而更像一场没有目标的航行,将生死全然交由命运,随波逐流。
在旅途中,有飞船相继炸毁,有失事停航,将文明的火种就近播撒,剩下的飞船越过了比邻星,继续在泥潭里挣扎。大后方的信息导致一些飞船愈加坚定地想要离开母星,有些则军心动摇,不再追逐远方的虚无。
继续追逐虚无者遇到了更多的阻碍,来自外部的威胁是一点,来自内心的瓦解又是一点,但最终还是带着极度惶恐抵达了虚空三角洲。
整支舰队从出发到抵达目的地,就如同海水冲刷海岸,推送到浪尖之上的屈指可数。
抵达者的飞船有三艘,他们摒弃之前的猜忌、抵制、暗斗甚至是武力厮杀,在这毫无依靠的虚空中抱团取暖,达成了三方协议。
起初的蜜月期磨合得极好,因为在这绝望之地能看到故土的同伴也算是一种万幸,即便他们在这400年的航行中早已分化出极大的差异,文化、制度乃至是身体构造上的差异。
在这段蜜月期里,三艘长条形的飞船头尾衔接,构成了稳固的三角形,但尚未打开舱门欢迎彼此,仅仅通过信号进行交流。
此后数年,其中两艘飞船不甘于简单的信息交流,渴望彼此碰面,就像尝到了亲吻的滋味后便意犹未尽,想要深入与之共眠。这两艘飞船从此撕毁了三方协议,敞开封闭的舱门,进行了两种人类之间的“第三类接触”。
接触双方踏出舱门握手之际,真正目睹了彼此的差异。
Ⅰ文明实行的是集权专制,甚至比人类有史以来的专制还要暴碾,人与人相互孤立,自成一体,不再受到飞船循环系统的限制。他们利用基因编辑学将自身的基因改造成完全适应太空的构造体:脸上没有鼻子,呼吸系统与肺部形成内部循环,胸腔里是一个封闭的克莱因瓶,氧气和二氧化碳在里面交替循环;他们没有嘴巴,无需主动进食,身体所需的ATP能量通过皮肤从宇宙辐射中获取。宇宙遍布辐射,因此他们从不饥饿;他们也没有耳朵,因为虚空中没有空气,声波成为历史,他们只靠皮肤上的眼点接受到的电磁波扰动来识别面前的事物。
传统意义上的五官消失了,整个头成了一个光滑的球体。那已经不能算是人类。
Ⅱ文明是高度共和的集体制,他们依赖于飞船的循环系统,必须组成整体才能避免个体的丧失,而为了消除个体性,则需根除人类内在的私欲。Ⅱ文明身体上的构造与原生人类没有太大差异,却实现了脑电波连接。每一个个体共用一颗大脑,而大脑又成为主脑的一个存储扇区和运算单元。
这两种人类文明在握手之际犹豫了片刻,但伸出去的手无法收回,他们最终还是进入了彼此的生活。
Ⅰ和Ⅱ文明小心谨慎地相互接触,双方都不愿闹出矛盾,让战争在两个差异性极大的文明之间爆发,但事实上真正打破三角平衡的是第三支文明。
Ⅲ文明基本保存着人类的原初形态和社会制度,虽然在征途中曾经多次改革体制,在集权与共和中摇摆颠簸,但也正因如此,才没有像另外两支文明那样走向各自的极端。
Ⅲ文明眼看着其他两个文明打破了三方协议,实行单边外交,于是猜忌丛生,担心被对方合力摧毁。三角关系失去了平衡,Ⅲ文明选择离间Ⅰ、Ⅱ文明,而Ⅰ、Ⅱ文明也正有消灭Ⅲ文明的企图。战争一触即发,经过一段血腥残酷的战斗之后,首先灭亡的是无论技术还是制度都大大落后的Ⅲ文明。
Ⅱ文明洗劫了飞船里的能源,船员的尸体则变作他们果腹的食物。至于Ⅰ文明,他们更看重Ⅲ文明的生存空间,也即飞船主体。
在飞船这颗人造的“星球”之中,空间才是一切的资源里最根本的要素,且Ⅰ文明已经进化出了无需传统食物和能源的地步,他们是这看似公平的掠夺中的最大受益者。
稳固的三角形失去了一个边,平衡将再次受到威胁。
虽然太极图可以通过黑白交融和嵌套的方式来避免彼此的对立,并形成二元平衡,但Ⅰ、Ⅱ文明显然带着人类原生文明的劣根性,他们不愿交融和嵌套彼此,彼此都觉得对方是异类。因此两大文明之间潜在的火药被日趋焦灼的焰火点燃,在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中交锋。
胜负早已埋下伏笔,Ⅱ文明最大的弱点便是飞船循环系统,它犹如脆弱的蛋壳经不起一点点儿破损,飞船破损导致的物质丧失是无可挽回的。而与此同时,Ⅰ文明则是一块坚硬无比的石头,Ⅱ文明的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
Ⅰ文明取得了最后胜利,占有了Ⅱ文明的生存空间。
但在接下来孤独的生存当中,Ⅰ文明逐渐放弃了以飞船为依托的生存空间,他们继续进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新人类,并适应了在虚空中毫无依托地生存,虚空三角洲广大无比的空间成为了新的土壤。
个体如浮萍一般独自漂泊于虚空,他们不再结合成整体并受到集权管辖,而为了避免独自生活的孤独感,他们甚至摘除了孤独感,成为了那毫无情感的冰冷太空陨石。
正因为这最后一步进化,让他们丧失了文明传承的载体。文明需要群体才能得以延续,个体的文明火种终将在黑夜中独自熄灭。
在最后一点火苗熄灭之际,收割者文明及时赶来,将其制成了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