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想着身边能有什么人配得上艺苑,她觉得长大后的艺苑太冷静了,缺少冲动。她曾经总结过艺苑的性格,同龄人比她弱的她看不上,强的又总会激起她的竞争心态,所以最好是找个不同领域的,或者比她年长成功有为的。
想来想去,如果是A中的人,好像只有白羽最适合。
首先,白羽是体育特长生,英语是他的强项,后来学了文又靠着特长和不错的高考成绩去了P大法律系,跟学理的艺苑不会存在竞争关系;此外,在上一个世界里,白羽高中到大学只交了一个女朋友,最后好像还是女朋友先跟他分的手,之后就一直单着,可见是个对感情很专一的人。
不过现在的她还不认识白羽,陈易扬也不像高中跟他那么熟。他俩都是A小的,但小学不是一个班,初中接触也不多。高中白羽倒跟陈易扬是混一个圈子的,也不知道他俩是怎么熟起来的。
这样想想还真是有点难度,木木叹了口气,如果能在这个世界待到高中就好了,至少能顺理成章地撮合艺苑与白羽。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初一正式开学后,学校开放了课外活动小组。
A中的教育体制在当时来看是比较先进的,除了必修课外,初中高中都有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可以选择丰富常识,比如插花或者烹饪,也可以选择体育项目,比如篮球乒乓球,还可以选择服务性质的活动,比如图书馆或学校电视台,选什么是学生的自由,但都会记做学分,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完成一门课外活动。
木木想了想,跟前世一样选择去图书馆当服务生。
97年电脑还不普及,A中的图书馆虽然已经开始使用电脑系统,但是只是刚刚起步,基于DOS系统,界面比2000年后的windows系统复杂的多,且数据录入都没有完成。所以初一的时候,同学借书还是要靠分类的借书表格,找到自己想要借的书,抄下图书编目和书名,再由图书馆服务生来帮忙找书——中学图书馆是封闭式的,除了老师,只有服务生可以进入。
当年选择去图书馆当服务生,开始只是因为可以多借几本书,一般学生一次可以借两本,服务生可以借五本,还能借找书的机会先试读一下,后来则是为了逃避陈易扬,毕竟中午一个小时下学后一个小时的服务时间雷打不动,陈易扬也不可能去图书馆抓人,这就给了她喘息的机会。
木木觉得自己文学素养最高的时期就是初中,因为太过寂寞,只能用不断地读书来填补空白,《穆斯林的葬礼》、《荆棘鸟》这样的长篇都是那时候读的,高中迷上了篮球,后来互联网和电脑普及了,她又转身投入到了网络和游戏的怀抱里,再也没有那么高级的审美情趣。
她还是很怀念在图书馆服务的时光,有心灵的宁静和满室的书香。
陈易扬前一世选了什么,她没有问也没有关心过,反正每次服务结束从图书馆出来,他总是能逮到她。
这一世,陈易扬知道她选择去图书馆当服务生,也跟她一起报了名。
艺苑因为下学后就要回家,不符合服务生的条件,而去报了乒乓球班,只要一三五中午去练习就有学分拿了。
陈易扬很满意,这样只有二四两个中午需要和王艺苑分享木木,其余时间木木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了。
谭木木中学在图书馆服务了五年,高三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全力准备高考停下课外活动,她才不得不离开图书馆。
所以即使离开多年,她对图书馆还是很快就熟悉起来,哪种类型的书在哪个书架上,她很快就能找到。
陈易扬就要从头学起了,木木不敢表现地太过熟悉,假装也是初初加入的样子,跟他一个个架子背编目的含义,I是文学,最多人借这一大类,占用的书架也多,反而到农业工业那边,基本没有人借,无论老师还是服务生都很少过去。
木木觉得很幸福,虽然好像生活跟前一世差不多,心理感受却天差地别。
时光就这么一晃而过,他们进入了初二,又即将进入初三。
图书馆的两名女老师因为不管学术,相对来说对学生的要求宽松很多,男孩女孩每次都是同进同出,时间长了,她们也看出了端倪。
那一天下午,木木和陈易扬在拐角的电脑上录入书单,两名老师没看到他们,以为是在书库里面,结果就聊起了他俩的事儿。
“初二重点班那两个孩子好像是一对呀。”
“不是好像,肯定是一对,他俩之间连眼神都藏不住。”
“现在的小朋友够早熟的呀。”
“不过确实是漂亮的一对儿呀,特别是谭木木,你没发现她当服务生的时候,来借书的男生比平时多。”
服务生是轮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