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超围 > 第七十七章 宇宙弃婴
    “感觉你们在唬我,你们知道真相后不也活得好好地吗?”

    单青羽不耐烦地说:“那是因为我是从苦难里爬起来的人,而他是行将就木的人。”

    左拉尔说:“事情要从哪里讲起呢?我想,嗯——应该从这里开始。”

    左拉尔用他的拐杖敲打地板,他指的是舞会,“那时是漂泊62年,我没有记错,因为机器帮我记住的。这个舞会是个转折点,单青羽在漂泊57年的监狱里告诉我,可以利用现有蒲公英舰队的飞行阵列构建一个阵列射电望远镜,用于更大规模的太空观测。而舞会当天早上,我终于完成了组建计划,所以那年是转折之年。”

    单青羽说:“飞船阵列射电望远镜原理是这样的,将每个飞船当做一根天线,对应接收宇宙信号,然后将信号传输给太空城中继站进行相干处理,将天线信号整合在一起,便得出了信号画面。顺便说一下,太空城以前的射电天文台是单个大口径望远镜,叫做‘天眼’;而我们组建的阵列望远镜则叫‘天网’。”

    “当时组建天网的飞船突破了40枚,分布范围接近于太阳系面积,可谓史无前例。但最难办的并不是组建,只需太空中继站与其前方飞船建立合作协议即可,最难办的是信息传输,因为太空城中继站与各飞船的连线有远近之分,最远的是墨西哥号飞船,单程3.5光年,做一次观测的往返信息传递需要七年。时间是我们最大敌人。”

    “这些现实问题最后还是得以攻克,因为靠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大脑,更多来自于其他飞船,而部分飞船的科技远远领先于我们。最后,我们在漂泊69年,观测到了目前人类最精细的宇宙大尺度模型,也包含微波背景辐射的全天图。”

    “微波背景辐射代表宇宙诞生到了婴儿阶段,而这个全天图则是婴儿照,且是最为高清的婴儿照,能看到上面每一个细胞的结构。按图索骥,这张照片的作用可以找到失散多年的孩子。”

    彻明想到了自己。

    单青羽说:“寻找这个‘宇宙弃婴’的过程分成两条线路,我从宇宙边界的π值模型向婴儿照推演,左拉尔和苏慕寒从大爆炸原点的三毛模型向婴儿照推演,看两个推算的匹配度有多高,从而得知整个宇宙的标准模型。”

    彻明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从单青羽的怀里冲向苏慕寒怀里的情节,同时也想起了B星殖民开垦队,于是说:“就像打通山地隧道,从两面同时施工?”

    “是的,下面先由左拉尔说一下他们那边的施工情况。”

    左拉尔顿了顿,可能在组织意识语言,“首先,按照弦理论中的超弦对偶,黑洞等同于一个微观粒子,但我们无法研究黑洞,它太恐怖,恰好飞船被黑潭包裹,黑潭是黑洞的近似物,于是我们将黑潭的伪裸奇点与微观粒子进行比较。因为这种契机,我才和苏慕寒有了合作的前提。”

    彻明点点头,他对黑潭不算了解,但也不至于听不懂对方的话。

    “黑洞与黑潭符合霍金理论,它们都只有三个参数,称之为‘三毛’,这给我们建立模型带来了便利,相当于你知道了一位美女的三围,便能知道她的身材一样。有了这个美女的模型,我们就能用计算机推算它爆炸后形成的微波背景辐射,再与真实的背景辐射进行比较,看模型是否准确。”

    彻明说:“但我很清楚,计算机还没有这个运算能力,即便它是量子计算机。”

    “你先听我讲完。宇宙大爆炸的原点是一个浓缩为10维的超高密度奇点,是一种6维卡-丘流形+3维直观空间+1维时间的存在体。它在大爆炸中展开维度,一个千亿亿亿摄氏度的奇点轰然炸开,犹如从高压喷头里射出洪流,洪流形成的波涛就是原初量子涨落,涨落在空间展开的曲率扰动下以更加难以预测的方式激荡,加上宇宙暴涨,这种扰动渐次拉伸扩展并冻结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像一场寒冬将波涛汹涌的海面定格为凹凸起伏的冰床。”

    彻明被这样的比喻吸引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我们建立的三毛模型就是要推算这广漠冰封海面的一切细节,在与实际的背景辐射加以比较。至于如何计算,那是主脑的事情了。”

    彻明想要说什么,单青羽却切入讲解,“我这边的任务也很艰巨,宇宙边界的π值模型并非我一人能够建立,这得益于其他飞船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大的成果是来自于加拿大飞船对于π值规律的公式。思路是这样的,我们使用π所蕴含的数值规律,建立了一套数字模型,再借助质量谱,往微波背景辐射方向反推,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是反向玻尔兹曼方程,它将宇宙的时空曲率和物质团块的质量形成关联,这样我们就能将宇宙现有的物质组成内容反推回微波背景辐射的全天图。”

    左拉尔说:“但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还需一批数学家,以维刚为首的科学家在涌现理论的数学规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你在研究室里看到的那个直观的宇宙切片年轮,就是由数学家提供的。”

    “宇宙切片年轮?”

    “就是那面隔板上所显示的切片纹样。我们的宇宙犹如一棵参天大树,从不同的时间段切开,它的纹样结构都不一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初始原点、微波背景和终极边界三个阶段,分别以α面、β面和γ面来命名,这让我们的模型有了更深刻的关联性。”

    “有了模型之后,剩下的就是计算机推演,但演算宇宙这种行为相当于在CPU中酿造一次新的大爆炸,即便是主脑也难以企及。我和主脑沟通后,它认为必须调用全部蒲公英舰队的计算机进行联机运算。”

    左拉尔说:“这方面我们很早就开始游说了,但其他飞船不愿意冒这个险,后来不了了之。”

    “这有什么危险?”

    “听主脑说,做这样的运算需要让飞船停飞,否则计算机无力同时应对飞船驾驶和额外运算这两个进程。”

    “嗯,委实如此,会超频。”

    “因此计算机推算的任务就此被搁置,但在所有人都以为全功尽弃之际,新的转机来临。”

    “我们的飞船忽然遇到故障,进入减速阶段,预计五年后,也就是漂泊74年左右将锚定在远离比邻星0.38光年的此处。因为这个转机,主脑和联席会议才决定开启运算,因为发动机故障极为严重,甚至可能无法修复,那么我们只能把逃生的希望寄托在运算结果上。”

    “主脑独自承担所有的运算,它在这个过程中几乎要彻底瘫痪掉,我们也不再能与它取得交流,至于它后来如何突破了运算极限,只有它才知道。”

    单青羽说:“那是个恐慌的年代,人们找不到希望,虚空三角洲再也不能如期抵达,星爆将毁灭我们,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便是一个高悬的炸弹,我们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到了运算结果上。运算花了九到十年时间,我跟他们说,结果将告诉我们大爆炸的推动力,如果我们足够幸运,便还有几百年时间来寻找办法中止大爆炸进程。他们觉得这个计划比远涉虚空三角洲还要无望,但毕竟算是黑夜里的唯一光亮。”

    “但这个光亮却被彻底捻灭了。”

    “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