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晚凌小心地把单妮放在床上,盖上被子,那动作比单妈还要精熟利落。
单叔给儿子使了个眼色,很明显,他把池晚凌当成了单青羽的女朋友,单妈则流露出甜蜜的笑容,俨然接受了这个姑娘成为未来儿媳的可能性。只有单青羽一脸无辜,用耸肩来回应。池晚凌要回去了,单叔暗示儿子送人家一程,他没有扭捏,痛快地起身,他可不想留在帐篷里听老人家唠叨与相亲有关的事。要知道,他的工作还没有着落。
“不用送,我自己可以回去,你这一送,又还得回来。”
“没事,我当是散心!”
“别学我,嗬嗬!”月色在她脸上照出一片嫩白。
他们往前走,单青羽掏出手电筒,照着前面阴湿的路面,池晚凌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这问到了单青羽心坎上,别的东西他说不上许多,但一提到专业,便有了滔滔不绝的口才。
“你知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吗?也就是CMB。”
“听过,但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
“它的源头叫宇宙大爆炸,一个烂大街的名字,但其实并非人人都懂。”
“我们古生物学也有大爆炸,那是有别于达尔文理论的物种大爆发。”
“我学的是天文专业里的考古学,一端研究大爆炸,一端研究3K背景辐射。”
“为什么说是天文学里的考古学?”池晚凌的脚步放慢,似乎怕错过什么。
单青羽干脆停了下来,带她到一家人的帐篷边,那里的人已经睡去,单青羽神秘兮兮地把电筒的光亮射向人家帐篷,形成一圈光晕,犹如播放老式电影。
“你这是——”
“你看,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比喻为大爆炸,而在迄今约137亿年前,宇宙从一个致密致热的奇点诞生,犹如手电的光从一颗灯泡里向外射出。它逐渐膨胀,在距离10秒左右形成了最基本的物质,包括电子、质子、重子和光子。但它们起初只是一群散碎的等离子体,仿佛是煮得稀烂的物质汤,我们称为原初宇宙汤。再往前膨胀,质子和中子形成中性粒子,最基本的氢原子和氦原子以3比1的含量登上宇宙舞台。元素诞生后,更复杂的物质组成也相继形成,于是有了尘埃云。尘埃云凝聚成各种星体,宇宙的基本雏形便呈现出来。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伴随着膨胀,宇宙有两点变化:一是温度逐渐降低冷却,二是物体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
“如同生命进化的过程。”
“生命进化是宇宙创生过程的一个插曲,不过,也是最为动听的一段旋律。”
池晚凌已经坐在那泛着冰霜的地面上,竟不觉寒冷,只因他的形容颇为有趣。单青羽并没有留意到池晚凌的举动,他继续说:“但你看,手电射出的光形成一个锥形,末尾投射在帐篷上,是一个光圈,我们可以把光圈比喻为背景辐射。此前,形成的中性粒子不再吸收热辐射,热辐射泛滥,宇宙有了些许透明的背光,但这还不是背景辐射。直到大爆炸后38万年,形成了再复合时期,光子脱耦,大量的光子给宇宙打了第一束背光,如同我手电里的光线。此时,宇宙的形象便有了第一张快照,而且是婴儿照。”
“婴儿照?。”
“当然,不是大爆炸的胚胎照,它没有做产前B超和彩超。”
池晚凌被逗乐了,没听过比这么有趣的解说。
“同时,那也不是宇宙形成星体后的成年照,而是光子第一次亮相时所‘拍摄’的婴儿照。这张照片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没有因为几百亿年的时光而遗失,或消散殆尽。光线拍摄的波长一直随着膨胀被拉伸,逐渐变得微弱。最后,当它被人类接收到时,已经降低为孱弱的微波,定格在3K的黑体辐射温度上下,被命名为3K背景辐射。”
“这张婴儿照应该随着时间推移,变得异常模糊了吧?”
“是的,它太低调了,以至于我们的设备都将它误以为是噪音,老式电视上的雪花点便有1%来自于宇宙辐射。”
晚上山里面的霜雨落得很勤快,但南方依然无法形成雪花,单青羽也没能拿真实的雪花来比喻电视失去信号时的雪花点图像。他把头抬起,却不是看雪,而是看向星空。
“如果说群星就是屏幕上的字幕,那么虚空的黝黑背景里就布满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雪花背景。”
池晚凌顺势躺下来,后背冻到发麻,但注意力已然被单青羽带到了某种意境中。
“如果你把那一颗颗星辰当做地上的岩石、碎屑、杂物,那么扣除掉它们,我们所看到的宇宙背景便是大地,头顶的大地!”
池晚凌被这种形容怔住了,她躺在大地上,抬头望向另一片“大地”,这一体验颠覆了她的认知。
“我作为天文学家的任务就是在那背景里,那头顶的大地上,挖掘遥远宇宙时代的残骸,那些古老的记忆。微波背景辐射就是一片断代清晰的地层,那里埋藏着宇宙真相,犹如我们在土地里找到人类先民的足迹。”
池晚凌痴痴地看向天穹,不断默念着“头顶的大地,头顶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