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超围 > 第三十章 诺奖现场
    亚木汗说:“与人形相比,这个符号的五个分叉同样长,即便排除绘制时的失误,依然不能分清楚哪个是头部,因为头部必须短一些,圆一些,才能算是头部。”

    张主任说:“对,这更像是一种海星造型的东西。”

    “海星生物?”

    池晚凌忽然神光一凛,结合单青羽对太极陶盘的解释,她忽然懂得了什么,站起来,在洞穴四壁也找到了大量的此类图案。池晚凌对在场的人说:“星星,这些是星星。”

    答案显而易见,所有人都觉得这个解释从直觉上而言极为合理,只有张主任摇头,“这的确是个合理的思路,但同时也是站在现代人思维下的判断,晚凌,你应该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当然,局限在于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这个文明隶属于哪一分支,所以任何判断都存疑,请你以这种方式保持自己清醒的判断。”

    池晚凌的自尊心似乎受到一些打击,但她用冷静的声调压制住情绪,缓缓说道:“然而这个猜测有例证!”

    “说来听听,”张主任背对池晚凌,他对所谓例证饶有兴致。

    “如若太极陶盘体现的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呢?”

    张主任站起来,耳背,没有听清后面那个冗长的专业名词,也许他听过什么是背景辐射,但绝对不会与他历来的考古研究扯上关系,这个名词从考古现场浮现出来时,画风违和、极为跳脱。

    “我没听清楚,什么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其他人也感觉那近乎异想天开,张主任在考古这一行做了不下30年,却从不敢有奇谈怪论。按照他的经验,再离谱的结论都要有个高度现实的解释,好比当地居民总以怪力乱神来描述墓穴陷阱,但学者总能从科学的角度予以戳穿。

    张主任说:“为什么,你是从哪里得知的?”

    池晚凌本不想抛出这稀奇古怪的解释,但话已说出,无法收口,只能顺着讲下去。她把单青羽的研究一五一十地对在场的人说来,然而她并不记得里面的专业描述,使得解释空洞、牵强、缺乏实锤。

    他们对此处进行了准确的纪录,以便出洞后可以依照留下的二手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球形全息摄像头已经将整个小洞的画面传输到地面,分辨率很高,每个星形小符号都可以放大到手掌那般大小。

    池晚凌被冷落,他们离开,来到下一个研究点。多哥的VR显示器上呈现了蝙蝠探测器的画面,触目惊心。

    多哥是胆大之人,也被吓得魂不守舍,用粗口尖叫一声,众人安抚他,他才故作镇定地说:“见鬼了,蝙蝠拍摄到了一排骷髅,我们还真是来到了人家的墓地。”

    靡音奏起,华灯高下,顶尖的大脑簇拥进入殿堂,觥筹交错。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高成、拉斯科和单青羽同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场授予。按照排名,高成是主力,这不仅因为他是天体物理家,头衔与这个奖项更加吻合,而且因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是他。单青羽虽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排名最后。不过,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能够得到如此殊荣,也是赚足了。

    单青羽握紧双手,手心冒汗,兴奋与难受合二为一,他想马上上去,把背诵的领奖词讲完,又或者原地消失,但又舍不得离开,这是他毕生梦寐以求的高光时刻。

    高成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上去后,数一二三,然后告诉自己,我是这里的王。”

    高成的脸上带着难得的亲和,单青羽见他不再拒人千里,便抛出一句心里话:“老高,由衷感谢你!”

    “我要——感谢你!”

    单青羽一时紧张,话就多起来,于是接着问:“你热爱这项研究吗?”

    高成迟疑片刻,方才开口说:“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空军,当上空军后,国家正在组建太空军,只比空军多了个字,但肩膀上的军章却更亮眼。为了实现目标,我苦学天体物理,却因为在这方面太过突出而被安排到了太空城搞科研。我骨子里自认为还流着军人的血,如有一天出了铁笼,还是一头猛虎。”

    “所以你本质上是军人,科研要为军事服务?”

    “科学家和军人——都为——人民服务,你要区别看待吗?”

    “那你怎么看待战争?”

    高成不动声色地说:“工具与武器的区别在于人性。二战时德国‘铀计划’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就曾在为法西斯独裁时,避开了对原子弹的研究,并将计划有效地转移到核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上,使德国没能掌握核武器技术,但在核能的利用上却贡献卓著。”

    单青羽听罢,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内涵便被匆忙推上领奖台,三人上去,灯光追赶着,浑身自却带光芒。

    高成站在台上,将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接下来即将施行的蒲公英计划一并讲了出来。

    “……当我得知太阳将吞噬太阳系时,我也有那么一刻心存侥幸。若是灾难在千百万年后,我们尚可高枕无忧,但区区五百年,我们要如何应对呢?时下,我们因争夺能源而各自为敌,往后,又将给后代留下什么?五百年后太阳系消亡,我们脚下的大地和地底的能源都将如热锅上的水滴,顷刻蒸发,得来又有何用处?无非是满足当下的一己之私罢了。为了人类的未来,停止争夺与杀戮,寻找新的土壤,播种与耕耘,做个太空时代的游牧民族也好,在新的空间定居为农耕文明也罢,我们将步入新征程!”

    掌声还没有响起,因为高成的话尚未讲完。

    “接下来,我和我的团队将加入新的项目,与国际合作,开启蒲公英计划,目的是开拓一条通向人类光明前途的太空航线。五百年后,这也将是一条生命线,延续人类子嗣。从地球出发,如同蒲公英一般,播撒文明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