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超围 > 第三十二章 磁场泥潭
    当吞裂者的皮膜接触到磁场泥潭时,它发现自己身上的等离子体能描述其外围磁感线,它的七色眼带也可以似有若无地看到量子颗粒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虽然它一直认为那种仿若蒸汽的磁场纹理只是玄棕色伽马射线流在它视场里形成的蒸馏类量子谷霍尔态。

    如今看来,那些隐约在地表上呈现的纹理其实与磁场密不可分。

    它摊开的皮膜平整地紧贴地面,收缩肢簇,使得皮膜与地面的距离更小,此时七色眼带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周身的点意识充当着眼睛,探知磁感线的走势。

    它从中“看”到了地面上释放的微弱磁场,这些磁场的强大比起磁场泥潭简直微不足道,因而自它存在以来,便从未认真感知大地磁场的气息。大地磁场的形式非常规律,简直可以用工整来形容,这种洗练明了的美感在它的意识网络中激起成片波动,仿佛听到了某种和谐的音乐,它快乐地闪烁,美妙无比。

    大地的磁场所描绘的磁感线如同一圈圈弧线,根据磁场的密集排布情况,吞裂者使用单数意识分析了磁感线纹理,并在成片意识网络中想象这个画面,延伸和构建完整的模型。

    最后它意识到,磁感线是一圈圈的圆,而圆的开端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圆的结束点都集中在另一个点上,这两个点正好在对应的位置。

    它想象自己的大地是一个圆(它尚没有建立球的观念,因为它接近于二维生物,只能以二维的方式理解事物),圆的大地上分别有两个点,它们是南极和北极,磁感线就穿过两点形成极富有几何感的繁复纹理。

    吞裂者喜欢几何之美,它联想到了圆形的磁场泥潭,难道说大地无非是另一个更大的泥潭吗?吞裂者无法回答更多的问题,它也没能进一步知道大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球体,而因为吞裂者附着在球面的局部,才无法得感知地面的弯曲程度。幸好球体的磁场反应了它的形状,让吞裂者能够间接地得知真相。

    它很快意识到其中的要旨,如果大地是一个头尾衔接的圆,它从此地出发,往一个方向滑行,是否能够回到原点?借此思路,它又进一步意识到边界炫光是否真如它推想的那样,是从边界而来,若没有一个边界作为发射源,它又该从何而来?

    吞裂者吞食了一些渗透素,沿着大地表面快速滑行,它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却并不知道那行为有多可笑,这个球的体量远不是它能想象的。

    行走在大地上再次让它感受到了孤独,孤独犹如身体内麇集的毒素,它吃完渗透素会排除一些暗色的毒素,直接残留在大地之上,孤独就如同那毒素,需要被排除体外。但是孤独感如影随形,尤其是滑行于广漠的大地之上,没有一个同伴随行,它的郁结也无法释怀。

    它追忆起自己的母代,母代将它分裂出去后,并没有陪伴它,而是义无反顾地离开,它看着母代侧面的直线逐渐远离,最后消失在视野之外,那一刻它内心的孤独便开始成形。

    它想不明白为何母代要离他而去,如果它绕着球形的大地走一圈,是否能够在另一个方向上遇到母代,然后问起离开的原因,解开困扰它一生的问题?

    高成自从发表了获奖演说,便不在研究岗位待着,开始频繁出入于军政两界,俨然成为了国内外炙手可热的首席科学家。单青羽虽然也被邀请参加一些学术论坛,或是发表演讲,却没有高成那般有成就。

    高成善于人际交往,同时在各界都有充足人脉,没过多久便谈成了几项重大科研项目。他最大的功绩是从政府和军队方面获得了财力物力支持,并将蒲公英计划纳入国家的五年规划。据高成透露,在这五年规划中,政府会加大力度建立首个移民舰队,如果五年后能在战场上运用,便是武器;若是反过来,便是蒲公英计划中用于逃离末日打击的诺亚方舟。

    同样是一物两用的思维,前者是毁灭,后者是拯救,高成非常善于这种太极式的思维,因而也能在各种利益关系中游刃有余。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很适合总结高成这个人,“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蒲公英移民舰队的研发是个漫长的过程,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可能并不能顺利完成目标,需要推后到第二个五年,但高成有信心,也有足够时月来等待那一天的来临。

    高成带来一批国内外最为顶尖的队伍,均有响当当的大名,单青羽越发觉得自己渺小可微。但内心又有一阵冲动,想着能与这批高手共事,也是人生一大追求。

    苏慕寒得到了拉斯科的授权后,被高成安排在反物质引擎的研发部门,将新能源部整合在里面。她所攻读的量子物理学可以派上用场,但面对更为强大的伙伴,她和单青羽一样自惭形秽。

    反物质发动机的研发伴随着可控反物质能源的输出,这意味着能源枯竭的问题也将相应得到解决。合作的下一步很简单,却又极为复杂。

    苏慕寒所在的团队只要负责发动机模块,其余还有几十个团队分别攻克远征飞船上的各项技术难题。这些技术难题大小共计四万多个,可谓困难,任何一个个人都无法想象这种困难,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沿指数叠加的。

    然而高成一人在上,他作为统揽着,所承受的压力却只能一肩单挑。

    苏慕寒团队在这五年内需要制定数十个目标点,从理论研究、实验论证、材料选择、原型机试飞到整机量产,每一个步骤都卡在点上,一个点延迟推后,下一个点就要跟着推后。更惨的是,整体的研发过程都要推后。

    如果只是推后,也还可以容忍,但若是遇到理论不自恰、材料无法支撑等刚性难题,那么整个计划都有可能告吹。

    为了能在五年内实现目标,不让第二个五年后政策或国际形势变化,高成希望达成更大规模的合作。

    这项合作已经超越了他个人的影像范围,于是国家出面,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首次提出了蒲公英计划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

    随即,在中国的引领下,各国签署了太空移民总协定、军备技术共享协议等数十份文件,构成蒲公英联合体系。即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科技共同体、政治与经济共同体为主要核心的多边合作体系。

    但是,其中仍然有大量边缘国家、动荡国家乃至恐怖组织没有加入反大撕裂共同体,他们的视野依然被战火和硝烟蒙蔽,国际局势和能源现状依然不容乐观。